scroll down

關於我們

About

about-img

對於喪事經常會有令人繁瑣累人的印象。各種宗教儀式,禮俗習慣及禁忌,除了老一輩的長者有一些瞭解外,一般人都只是聽從親朋好友或禮儀社人員的指導來動作。而對於這些喪葬禮儀習俗,卻又充滿了忌諱和迷信。許多人不禁要問:喪禮真是要這樣做嗎?

about-img

喪禮是可依每個人的需要,或簡或繁,或肅穆或隆重來舉辦。各種宗教禮儀,都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,以慎重的態度來處理人的後事。
香緣基於上述原則,在童叟無欺,依每個人的需求,按內政部頒定之國民喪葬禮儀來執行.希望對往者可以逹到告慰亡靈,對生者可以撫慰人心。

about-img

力求價格公開透明,童叟無欺,明定禮儀價格於網站上,杜絕紅包文化。
香緣禮儀公司秉持專業與用心,從臨終前的關懷到圓滿出殯,我們讓您安心與放心。

願生者 安心無悔

優惠禮儀價格

Menu

服務流程

Process

葬儀名詞與用品

Q&A

點擊可查看詳情
燒腳尾錢和庫錢

傳統喪儀中的「燒腳尾錢」,指的是剛過世到入殮前,在亡者腳尾處所焚燒的「銀紙」。其主要用途是當作到陰間途中的盤纏,及給陰差的車馬費。
從往生後的早晚拜飯到作七,到對年合爐的喪儀中,會焚燒數量不等的冥錢,稱之為「燒銀紙」
而「燒庫錢」有兩種說法:其一,說是亡者在陰間專屬的財庫,家人需焚燒庫錢以供花用;其二,在轉世投胎前,會依元命(生肖)向庫官商量借用(本命錢),燒庫錢是繳還給庫官錢財。

豎靈(立神主牌)

人往生後則需「豎靈」。「豎靈」即為死者設立靈位(立神主牌)。入殮之後,形體不可復見,乃設神主牌、香爐供靈魂停泊。家屬可依此作早,晚拜飯。

作七(作旬)

傳統喪禮受佛教「輪迴」及「十殿閻王」等說影響,而有「做七(做旬)」之俗。自死亡之日起,每七天需祭拜亡魂,直至七七四十九日止。
[頭七]也就是第一個7天
[二七]也就是第14天
[三七]也就是第21天⋯⋯以此類推
現因工商社會,生活節奏繁忙,故而把[作七]減短至出殯前完成。

百日。對年。合爐

【百日】
自往生者過世的當日起算100天為百日。
百日較無特殊禁忌,一般只需準備祭品祭拜。

【對年】
自往生者過世的農曆日期計算隔年的同一日為對年。
在對年內,若遇到重要節日需要祭祀,需提早一天準備供品祭拜往生者,因往生者尚未合爐,還無法列入祖先牌位,因此無法和祖先一起過節。

【合爐】
合爐是將亡者的神主牌位燒掉,並取亡者香爐中的一小撮灰,加入祖先(公媽爐)的香爐內,並將死者姓名寫在牌位上,象徵往生者進入祖先牌位接受後代子孫共同祭祀。傳統合爐的時間會在整個喪期結束(三年)選一個吉日進行,現今則簡化為對年(一年)後選一吉日進行,由於「合爐」為喪事,多會避開過年期間進行。
在還沒合爐前,若遇到過年,不能做甜粿,只能做菜頭粿,也不能拜天公,遇到端午節及中元節也不能包粽子,也不能做紅龜粿,但若是親友贈送則不在此限。

何謂環保葬

包含樹葬、花葬、海葬、灑葬等,不同於土葬及火葬,環保葬將遺骸火化成骨灰後,不另做設施、不放納骨塔、不立碑也不造墳。
1.環保葬之樹葬:將骨灰研磨處理後,裝入可被大自然分解的棉布袋或紙內,不另立墓碑也不記姓名,並存放於樹木根部,與自然合而為一。根據《殯葬管理條例》第二條第十一款,樹葬: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,再植花樹於上,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。
2.環保葬之海葬是將亡者骨灰研磨處理後,以「環保紙袋」盛裝,放於「特定容器」中,乘船至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,000公尺之海域,家屬先向先行者告別,再將「環保紙袋內骨灰」 伴隨鮮花和花瓣拋灑大海,於眾人默禱下,目送骨灰沉入海中。
3.環保葬之灑葬是在公墓區內,將處理後的骨灰拋撒,讓骨灰歸於土地,永續循環。

附註:
A.骨灰分解疑慮在過去有部分業者反應,翻土重複使用環保葬地區時,因土質關係常見結塊的骨灰被掘出地面,以及舊有的骨灰被翻至表面上與新骨灰翻攪,再一起使家屬有所疑慮。
B. 傳統觀念衝突環保葬不記名、不立碑、不立墳,無法慎終追遠,且傳統觀念上,有祖先墳墓風水影響後代子孫運勢一說。
C. 沒有反悔餘地環保葬一旦進行就無後悔餘地,骨灰如同覆水難收,撒出後難再找回。
D.海葬常見缺點則為:雇用船隻所支付的費用(若參與官方海葬則免費)、實施海域有限、因安全疑慮而限制人數、環境衛生疑慮以及無法慎終追遠。

採行環保葬者,在「殯葬中」「殯」的花費,從身故到出殯,各項喪禮事務與傳統喪禮並無不同,安置遺體、豎靈、入殮、出殯、火化等,也需使用壽衣、棺木、告別式場和抬棺等各項人力花費。不過,採行環保葬者,大都以簡單為原則,因此在「殯」的實際花費,較傳統喪禮降低許多。

如何避沖煞

所謂的出殯典禮,是提供家屬或親友向往生者盡哀、告別的活動場合,也具有肯定亡者一生價值、圓滿亡者人生的意義,有的人卻因為特別在意禁忌,與民間喪葬習俗有關的沖煞如:出殯日沖煞、棺木煞等等,而心裡多有顧忌、罣礙,當見到遺體或靈柩進出奠禮場合時,立即轉身背對亡者,或在恭請神主入場時,與會的人自顧與人交談,或接聽手機,既沒有起立致意,也不見肅穆致哀,這些都是不尊重往生者的行為,應該注意改善,才能提升台灣的喪葬文化。
此外,民間信仰習慣五行相生相剋的觀念,認為要避免發生沖、煞,才能趨吉避凶,聽從民俗說法才能明哲保身之類,因此每逢人生大事如婚配嫁娶,就要互看有沒有生年生月干支對沖、參加喪禮或到殯儀館就認為會沾染陰氣、煞氣,須帶平安符,或用紅包裝米、鹽隨身,或用艾草、芙蓉、淨水擦拭淨身才能去除,這些都是一種迷信的行為。
還有命理學指出,人一年的運氣稱為「流年」,流年不利,做事就不順利,尤其十二神煞(太歲、太陽、喪門、太陰、五鬼、死符、歲破、龍德、白虎、福德、天狗、病符,閏月加上飛廉),以年支正坐與對沖而要安奉太歲、送太歲,甚至點光明燈才能趨吉避凶,避免發生凶災。試問,人的福禍是從哪裡來的?難道一切是命運、是上天注定的嗎?
天命不是絕對的不變,福禍更是人之常情,「天之所以成就人者,有苦有樂,有逆有順,有禍有福,本無一定。」歸結出來,一切自在人心,禍福的來源不是命中注定,是由善惡行為好壞所影響形成,禍福雖然難料,人說「塞翁失馬」未知是禍是福,禍福相倚,任何事都是禍福兩面。

參考資料:《現代國民喪禮》內政部 著

骨罐
靈車
棺木
式場花台

合格證明

Cert

願逝者 榮登極樂

聯絡資訊

Contact

歡迎與我們聯繫